你不想懂合約,之後反被合約咬一口
國外的公司想聘請非該國的工作人員,在法律程序相對上是繁瑣的。
一般中小企業都是傾向合約制的方式將工作「外包」給你。
在這裡用我朋友的一個例子給大家參考 :
我朋友是台灣人,目前居住在台灣,但有一份國外的工作,
有點像自由接案者的形態,她要自行去相關工會保勞健保。
因為第一次遠距工作,所以剛開始吃了不少悶虧,
合作的形式是海外約聘人員,相關福利與薪水都依照合作契約走,
所以一開始的工作都要說清楚寫明白。
資方有2種,有經驗和沒經驗的,有經驗的處理起來都會比較明確,
沒經驗的就是完全站在資方有利的角度,保護好自己,
進行一場雙方都可以接受的交易,才是重點。
合約簽署要注意那些?
- 契約本質和衍生保障
- 支付薪水的方式
- 稅務支出由那一邊負責
- 海外薪資通常以外幣支付,手續費和匯差???
- 相關福利與自身重視的工作內容
由於工作是外包性質,如果有什麼工作糾紛,
也不會納入勞基法的保障(海外公司就更不用說是在臺灣處理)
想享受在家工作的自由,相對也要承受必要的風險
(這也不限遠距工作者,SOHO族也該注意)
攸關自己權益的事情務必小心再小心,一字一字的理解合約上的條文,
才是對自己負責的最佳方式。
工作契約和稅務雖然麻煩,但不好好處理,自身的權益受損會更麻煩。
相關稅務問題,建議還是詢問專業律師或會計師。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