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ittacosis.jpg

圖片來源 : https://www.sqadia.com/

 

Psittacosis is an infectious disease in humans that has mild, non-specific flu-like symptoms.

Psittacosis refers to any infection or disease caused by Chlamydia psittaci,

one of several microorganisms in the genus Chlamydia.

This disease can be transmitted from infected birds to humans.

Parrot disease, ornithosis, and chlamydiosis are other names for psittacosis.


疾病定義
鸚鵡熱又被稱為飼鳥病。病原為披衣菌Chlamydia psittaci。
包含家禽,牛馬羊狗貓天竺鼠等家畜,野鳥,寵物鳥,
及人類在內的動物,都可能感染鸚鵡熱,為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 
感染鸚鵡熱的鳥類,其口鼻的分泌物以及排洩物中,
都可能帶有病原。披衣菌在自然環境中,可存活數個月以上。

臨床症狀
因患者的免疫力及披衣菌感染部位不同而異,輕則無明顯病症,
重則死亡。完全無症狀的患鳥,或者已轉為慢性病的患鳥,
仍會不斷排毒,免疫力下降時則又會發病。

急性病症:較常發生於年輕鳥,臨床症狀包括:
(a)肝臟,胃腸道症狀:食慾減弱,綠色或灰色下痢便,黃綠色尿酸,嘔吐。
(b)呼吸道症狀:槳液或膿樣眼口鼻分泌物,呼吸困難,結膜炎,鼻竇炎。
(c)其他如羽毛膨鬆,體重減輕及精神抑鬱等非特異性症狀。
慢性病症:肌肉無力,羽毛狀況差,偶有輕度的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狀,
或者癲癇,後肢麻痺等神經症狀。


資料來源 : 國立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畜產經營研究室


鸚鵡熱(英語:Psittacosis / Parrot fever /鳥病 Ornithosis)
是由鸚鵡熱披衣菌(Chlamydia psittaci)所引起的一種細菌性人畜共通傳染病,
又稱為飼鳥病。鸚鵡熱披衣菌是種絕對細胞內寄生性的細菌,
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的鳥類、哺乳動物、爬蟲類和兩棲類之中,
除了人以外,鸚鵡熱披衣菌還可以感染綿羊、牛和山羊,
引起全身性的疾病。 鸚鵡熱無特別季節變化,一年四季皆可發生。
可能在家庭、寵物店、鳥類飼養者、鳥類展示會及鴿舍中爆發。

鸚鵡熱主要傳染途徑為人類吸入受污染的飛沫或塵土而感染,
例如:吸入已感染鳥類的乾燥排泄物、羽毛上的粉塵,
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很少發生。傳染窩存在於觀賞用鳥
(如:鸚鵡、金剛鸚鵡、鸚哥、小冠鸚鵡等)及部分家禽
(如:火雞及鴨),外觀健康的禽鳥也可能帶菌並排放病菌,
特別是處在擁擠或運輸的環境中。

臺灣官方新聞 : 疾病管制局發布2011年首例鸚鵡熱確定病例,籲請飼鳥民眾注意防範。

資料來源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飼養寵物鳥的人士應採取預防措施:

向持牌動物售賣商購買禽鳥;切勿購買來歷可疑或不明的寵物。
如有多個鳥籠,置放時應注意避免食物、羽毛或排泄物在它們之間傳播

(例如:不要堆疊鳥籠;鄰近的鳥籠應採用側面密實的箱子或隔板相隔)。
鳥籠及沾有禽鳥排泄物或分泌物的物件要定期徹底消毒。
清潔鳥籠或處理鳥類的糞便,分泌物或羽毛塵時,需戴上手套和外科口罩;
清潔過程應避免產生霧氣和塵埃:在清潔鳥籠或受污染的物件之前,

使用水或消毒劑潤濕表面。避免乾掃或使用吸塵機/高壓水槍,

以盡量減少羽毛,塵埃和糞便的飛揚;
徹底用洗滌劑擦洗,去除所有糞便,然後消毒和用水沖洗所有物品;
還要記得在接觸鳥類或其糞便後,用清水和梘液徹底洗手。
避免將禽鳥置放在過度擠逼的環境中,保持空氣流通。
隔離和盡快將帶病禽鳥帶到獸醫處治療。
避免與帶病禽鳥有親密接觸。


資料來源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衛生署 衛生防護中心


關於飼主面預防

請飼主們於清理鳥糞或羽毛時應配戴口罩及手套,
清理後必須洗手,一般民眾觀賞鳥類也應儘量保持距離,
降低遭受感染之風險。民眾如有出現疑似症狀,
亦請儘速就醫治療並告知醫師曾有鳥類接觸史。

關於鳥寶面預防

1.購買新鳥寶時,請與舊鳥寶先分開隔離,並帶至獸醫診所健檢
2.定期打掃主人與鳥寶居家環境,住的安心鳥寶也開心
3.保持良好的個人與環境衛生習慣
4.接觸禽鳥或動物等,記得要把雙手洗乾淨

 

※以上防治及處理建議僅供參考,
若鸚鵡出現異狀請盡快找獸醫師,勿自行投藥。

若鳥主人出現異狀請盡快找醫師,勿自行買成藥。

 


 

arrow
arrow

    蛋黃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